【电赛公开课】模拟电路基础知识讲座_第16课时_共基放大电路

[复制链接]

145

主题

249

帖子

7177

积分

管理员

1111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7177
楼主
查看: 5868回复: 2 发表于 2019-2-28 10:18:12   只看该作者
关于电赛公开课
《模拟电路基础知识讲座》由 TI 邀请青岛大学傅强老师录制,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模拟电路及电源相关的基础知识,帮助大家由浅入深地了解产品,更轻松的进行产品的选型和设计。
本课程共计80节视频内容,视频解析文字课40节,每周二、周四更新,欢迎同学观看学习。

>>>>>>>>>>查看全部课程安排<<<<<<<<<<

本节文字课程相关视频:
共基放大电路基本特性
共基共射放大电路


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组合可以解决共射放大输出阻抗大的缺点,但是无法解决频率特性差的问题,因为两个放大电路属于前后级联,后级电路最多是不进一步降低带宽而已,无法改善前级的带宽。要解决共射放大的带宽问题,需要引入共基放大电路。

1 基本共基放大电路
对于共射放大电路,其输出uO实质就是iC(近似为iE)的变化在RC上引起的电压变化。导致iE发生变化可以靠改变RE上端的电压,也可以改变RE下端的电压。前者就是共射放大,后者就是共基放大。如图1所示的共基放大电路:
1) 基极接了大电容C2,所以交流电位为0。假设直流偏置电路保证T1三极管iB一定存在(BE间PN结导通),则射极与基极交流电位相等也为0,于是:
    (1)
   (2)
2) 式(2)表明共基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共射放大相同,方向相反。

图1 共基放大电路

3) 图2为TINA仿真电路,在没有信号输入时,电路各点的直流电压值应与共射放大电路完全一致。
4) 由式(2)可知,该电路放大倍数为正10倍。为了防止10倍放大电路引起饱和,信号源uI幅值改为0.5V。

图2 共基放大电路的TINA仿真

5) 对电路的关键节点电压均输出仿真波形,为了清晰明了,各信号的组合波形与分离波形均在图3中显示。
6) 分析波形图可知,基极与射级基本为直流,电位相差一个uBE管压降。
7) 同相放大,放大倍数为9.37倍,基本符合式(2)。
8) uE’比uI高了一个直流电位,这是由C1等效为电池提供的,这避免了uI引入不合适的直流偏置(导致部分时段iB消失),读者可自行仿真不带C1的(失真)波形。
图3 共基放大电路仿真波形
  

2 共基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
共基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与共射放大电路相同,都是RC,这可以通过接上RC大小的负载,结果放大倍数减半来确定。
共基放大的信号不由基极输入,所以缺乏β倍放大的“隔离”作用,其等效输入回路如图4所示,输入阻抗为RE//R2
图4 共基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回路


3 共基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
共基放大电路电路输入阻抗小,而输出阻抗大,这都是缺点。那共基放大电路必然在有其他过人之处,否则不会流传至今。
如图5所示为共基放大电路的输入等效低通电路,虽然同样存在三极管的极间电容,但是由于VE点交流电位是0,所以RE和CBE不构成低通,也不存在共射放大的密勒效应,所以频率特性要好于共射放大电路。
图5 共基放大电路电路输入等效

对图2进行TINA交流传输特性仿真,可得图6。将纵坐标的下限设定为上限减去3,即可得到-3db带宽值。
1) 上限增益为19.51dB,将下限设为16.51dB,然后使用指针a就可以得到准确的-3db带宽。
2) 该10倍同相放大电路的带宽为4.78MHz。(仿真软件对直流和低频参数的计算比较准确,高频仿真的结果仅供参考。)

图6 共基放大电路电路的-3db带宽


4共基共射放大电路
共基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虽好,但是它的输入阻抗太小,有一种办法是用共基放大电路帮助共射放大电路扩展带宽,称之为“沃尔曼化”。
如果说利用共集放大(射随)电路来帮助共射放大电路减小输出阻抗是理所应当的事情,那么“沃尔曼化”的思想堪称鬼斧神工。先思考一个问题:图4所示的共射放大电路,在保证三极管始终处于放大区的前提下,改变电阻R的阻值,放大倍数会改变吗?
1) 我们之前的计算相同,式(1)~式(4)没有任何改变。
        (1)
       (2)
       (3)
       (4)
2) 这说明,用任何电路替换R的位置,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都不变。当然前提是得保证三级管能处于放大区,硬要把R断开,或者是R阻值很大,那样iC怎么都不能等于β
iB
图7 共射放大电路集电极插入电阻

用三极管取代图4中电阻R的位置得到如图7所示的电路:
1) 图7所示的电路称为共射电路的“沃尔曼化”,可以扩展共射放大电路的带宽。它是共射共基放大电路的有机结合,而不是简单前后级联。
2) 根据对图1的分析,只要保证三极管T2导通就不会影响T1构成的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。
3) R3和R4提供T2导通所需的基极电压,C3保证T2的基极交流接地。
4) T2的引入,使得T1的集电极交流接地,于是前面提到的“密勒效应”就不存在了。

图8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


如图8所示,对“经典”5倍共射放大电路进行仿真。
1) 插入T2三极管,构成共射共基放大电路。
2) 配置R3和R4合适阻值,以保证T2始终导通。C3保证T2基极交流电位为0。
3) 增加开关SW,比较引入T2前后仿真波形的变化。

图9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的仿真电路

  4) 如图10所示的仿真波形,左图为SW开关断开(也就是引入T2共基电路)时的波形,右图为SW开关闭合(也就是屏蔽T2三极管)时的波形。两者的uO输出差别极小。
图10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的仿真波形
  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以上就是本节公开课的全部内容,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,你收获了什么?
欢迎大家留言作答以下题目,答案将在下期公开课公布。在答案公布前作答正确的同学,还将获得5枚赫兹币奖励哦~

课后问答:
1、对比共射放大电路和共集放大电路,共基放大电路的优缺点各是什么?
2、对比单一的基本三极管放大电路,共基共射组合放大电路的优点是什么?

参考答案:
1、优点:可放大电压且电路带宽高。缺点:输入阻抗低,输出阻抗高。
2、共基共射组合放大电路的优点是输入阻抗高,输出阻抗低,可放大电压,电路带宽高。







主题

帖子

0

积分

一粒轻沙

Rank: 1

积分
0
沙发
发表于 2019-3-5 09:50:28   只看该作者
1. 优点:可放大电压,频率特性好,缺点:输入阻抗小,而输出阻抗大
2. 可放大电压,输入阻抗高,输出阻抗低,电路带宽高。

打赏

参与人数 1赫兹币 +5 收起 理由
电赛小编 + 5 赞一个!

查看全部打赏

3

主题

38

帖子

415

积分

二氧化硅

Rank: 2

积分
415
板凳
发表于 2019-3-5 10:07:59   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青春已被氧化 于 2019-3-5 10:10 编辑

1.优点:可放大电压,带宽高
   缺点:输入电阻小 Ri=Re//(Rbe/(1+β)) 输出电阻大 Ro = Rc

2.输入阻抗高 输出阻抗低 可放大电压 带宽也高


打赏

参与人数 1赫兹币 +5 收起 理由
电赛小编 + 5 赞一个!

查看全部打赏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